豔后  

新編京劇《豔后和她的小丑們》

改編自沙翁名劇《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

講述埃及豔后和安東尼的愛情故事,

穿插屋大維統一羅馬的過程。

 

「該來的,躲不掉

無聊騷客將把我倆編成小調,

荒腔走板,扯開破鑼嗓,

跳樑小丑把故事搬上舞台,

即興一段男歡女愛,

你我的生死纏綿竟成了

異國宮廷的迷亂歡宴,

一代名將竟以醉漢之姿登場,

而我得眼睜睜看自己顏面盡喪,

活像個搔首弄姿的婆娘。」

 

這段在原著中豔后自殺前的話,

編劇刻意擺在一開場由女王演唱,

暗示了女王的自我意志的醒覺,

也預示劇中人個個都是小丑,

搔首弄姿的豔后是小丑、昏醉迷亂的安東尼是小丑、超脫於「故事外」的說書人是小丑、不時跑出來打斷故事的導助、提詞是小丑,

舞台上無一人不是小丑

甚至編劇也是小丑,

看戲的觀眾又何嘗不是小丑呢?

 

劇中安排了歌隊成員、說書人、導助、提詞等角色做後設的呈現,

也讓觀眾的情緒可以趁機游離出來,

拉出一個「距離」來看這個故事,

可惜太過疏離了,

作法也不夠細緻,

原來想做出的「距離美」反而不斷打擾觀眾欣賞戲劇的情緒,

就像是在電影院中突然響起的手機鈴聲,

讓人有種想請他「安靜點」的衝動。

劇中這些人的台詞也「暗示」得太過明顯,

如讓游離在女王故事與說書人中的婢女直接抗議:「不要再疏離了」,

或讓飾演算命師的演員說出某些安排是要讓劇中人展現個人意志。

這樣的台詞一出,

觀眾詮釋、想像的空間瞬間被壓縮。

 

當然也許編劇有其更深層的企圖我沒發現,

或是編劇就是故意想把整齣戲弄得「霧煞煞」,

(編劇藉說書人之口自我解嘲說:「我看他自己也是霧煞煞」)

台上台下;戲裡戲外;戲中之戲;戲外之戲,

虛虛實實,嘻嘻鬧鬧,

到底誰是主角、搬演的是個什麼故事,

真的是「霧煞煞」。

 

這次去看這部戲的觀眾普遍來說年齡層比起傳統老戲的觀眾年輕許多,

台灣有一群京劇大師致力於保存好老戲,

如李寶春先生每年都會精心挑選傳統戲碼作演出;

也有一群勇於創新的劇作家與演員,

國光劇團的年度大戲總是把新編戲搬上舞台,

吳興國老師也不斷嘗試將西方經典劇作改編成京劇呈現。

台灣京劇的蓬勃發展與勇於創新,

是我們這些看戲人的福氣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千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